以大算力+大數據,使能大模型,孵化新應用
[中國,深圳,2021年9月25日]在華為全聯接2021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AITISA(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鵬城實驗室聯合發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簡稱“白皮書2.0”)。深圳、武漢、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個城市共同點亮“人工智能算力網絡”,通過“一網絡”實現“算力、數據、生態”三匯聚,以“大算力+大數據”使能大模型,會上也發布了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和生物信息研究平臺鵬程.神農,通過大模型孵化新應用,推動AI產業發展。
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新基建等政策的推動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產業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趨凸顯。去年科技部中信所首次發布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創新性提出了以“一中心四平臺”的指導思想和建設方案,推進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與落地。當前,深圳、武漢、西安、中原、成都等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相繼落地,大大加速促進了各區域AI產業的發展。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發布
隨著各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陸續建成,白皮書2.0的發布指出了人工智能中心發展的新階段——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走向人工智能算力網絡。通過算力網絡將各地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連接成網,動態實時感知算力資源狀態,實現統籌分配和調度計算任務,構成區域內可感知、可分配、可調度的AI算力資源,以“一網絡”實現“三匯聚”——算力匯聚、數據匯聚、生態匯聚:
算力匯聚:不同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間高速網絡互聯,實現算力合理調度,資源彈性分配,提升各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利用率,為大模型訓練提供超級算力,還可實現整體能耗的節省。
數據匯聚:多方合作,推進AI領域的公共數據開放,基于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匯聚高質量的開源開放的AI數據集,促進AI算法開發和行業落地。
生態匯聚:采用互聯、應用接口等標準,實現網絡內大模型能力開放與應用創新成果共享,強化跨區域科研和產業協作,為所有用戶進行AI應用創新提供更多的資源選擇和更便捷的合作方式,加速產業聚合,激活產業共融共生。
21城市共同點亮人工智能算力網絡
在會上,深圳、武漢、西安、成都、北京、上海等21城市代表聯合點亮“人工智能算力網絡”,支持模型、數據、應用在區域間的高效互通和可信流動,讓科研創新更高效,讓人工智能與產業的融合更深入,共建、共享、共促AI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算力網絡匯聚了算力和數據,為大模型的訓練創造了天然有利的條件,將會推動更多的大模型誕生。此次中科院自動化所、鵬城實驗室分別發布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和生物信息研究平臺鵬程.神農。
大算力+大數據 使能大模型 孵化新應用
紫東.太初是中科院自動化所基于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訓練的業界首個三模態大模型,能夠實現視覺、文本、語音三個模態間的高效協同,性能全球領先,是探索通用人工智能道路上的重要成果。紫東.太初超強的圖文音跨模態理解與生成能力,可輕松完成智能問答、圖片生成、視頻理解與生成等任務,將在工業質檢、影視創作、互聯網推薦、智能駕駛等領域廣泛應用。
繼鵬城實驗室于今年5月利用鵬城云腦Ⅱ訓練全球首個兩千億級中文NLP(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鵬程.盤古,本次發布的生物信息研究平臺鵬程.神農是面向生物醫學領域的人工智能平臺,包含蛋白質結構預測、小分子生成、靶點與小分子相互作用預測以及新抗菌多肽設計與效果評價等,制藥企業和醫學研究機構使用鵬程.神農提供的AI能力,將大大加速新型藥物的篩選與創制,讓人工智能為人類的健康保駕護航。
人工智能算力網絡讓各區域共享資源、促進AI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發展,加速科學新發現、推動應用新場景、發現產業新方向、孵化發展新理念,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源動力。
華為于2021年9月23-25日在線上舉辦華為全聯接2021,大會以“深耕數字化”為主題,匯聚業界思想領袖、商業精英、技術大咖、先鋒企業、生態伙伴、應用服務商以及開發者等各方,探討如何深入行業場景,把數字技術與行業知識深度結合,真正融入政企的主業務流程,解決核心業務問題,催生體驗提升、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創新;并發布場景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分享客戶伙伴的最新成果與實踐,構筑開放共贏的健康生態。
熱線電話
13851580401
公司電話
025-85564699